• 1
  • 2
  • 3
  • 4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级子课题方案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日]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

周市华城美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认识与理解   

1. 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由于它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变革创新的产物,因此能够很好地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一般说来,小学生的探究欲望比较强烈,但是由于自身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阅历也不够丰富,导致他们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将小学课堂引入到社会课堂中,探究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小学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乡村学校,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2. 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对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一线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与态度等是尤为重要的。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广,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教师的相关业务水平刻不容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成长。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价值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以下三个: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不关注在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个既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更强调学生们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是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生活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探索精神。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施良方在其所著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对课程实施进行了定义,认为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马云鹏认为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课程实施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更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调适综上所述我认为,课程实施是将文本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要根据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践情况不断的进行调适。

理论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小学的必修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本体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将学生带入了生活世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间接价值,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是国外的现状,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这些国家却进行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将这门课程完善,使得这些国家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们在一些报道中经常能够听到美国小学生获得了某某科技发明奖,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幵设。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

国内的现状,目前我国还没有培养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教育机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多由其它老师兼任,或者先前教其它科目的老师转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查得知农村小学全部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小学大多都以兼职教师为主,由专任教师指导的相对较少。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世界各地的学校都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尤其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许多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为我国综合实践课程旳全面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课程,其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一些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此,需要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实施者,因此教师和学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入手,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

研究内容:

1、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

研究要点:

传统课堂方式、合作探究方式、社会体验方式的研究     

2、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域

研究要点:

研究性学习、各个文化学科、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开展

3、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策略

研究要点: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建立规范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4、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要点:个人自主探究、班级小组活动、班级集体讨论、跨班级小组活动、                        跨年级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的安排。

5、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整合性的研究

研究要点:a、规范教育管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b、师生走出校园,开发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c、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实施相关能力

d、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时间和空间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以项目式学习为基本理念,充分挖掘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出适合乡村学生学习、适合乡村教师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通过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可为课程制定者、课程管理者和课程实施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些机会与支持。通过实践调查活动,将课程实施的最相关利益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作为研宄对象,调查其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难,以及造成这个困难的原因,有力的体现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实施现状,可以帮助这一课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基于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此来打通顶层设计者与具体实施者之间的交流渠道,提高课程实施的成效。

2.通过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为本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提供决策参考可为其他相似乡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3.通过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分析教师对于上好这门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习需求和要求,从而期望能够对综研课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相关网站査阅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著作、书籍目的是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

2)跟踪观察法本研究运用观察法的目的是跟踪观察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记录教师、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展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全景,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3)访谈记录为进一步补充问卷信息,提供更充足的材料,对教师、学生等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交谈、电话等各种形式的访谈。

研究步骤 

1. 课题研究启始阶段(20195—2019、7请专家指导,对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议;成立研究小组,研究课程如何实施做好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让教师教有可依;成立实践课程实施后勤小组,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

2. 课题研究主要阶段(2019.8—2021.12) 各专职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保留好各项材料及成果;展开征文,让教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研究支撑;举行成果展示或汇报,让教师和学生从中体会到综合实践课程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3.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22、1—2022、9 分别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课题研究,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课程实施论文总结以及课程实施成果的总结。

 

七、预期成果

1学生作品展示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论文集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