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评价语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有些教师以为,只要在备课时用些心思,精心设计好每一句教学语言,课就肯定很好。当然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教师在备课时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需要教师教育机智。如果教师面对变数应变无术,甚至不理不睬,那么,我们就可断言,这肯定是一堂既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又缺乏教师文化个性的平淡无味的课。
目前国内外研究教师的评价语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多,但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地传授,也是能力的提高,更是过程地体验与方法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需要。教师评价语能否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大到能够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小到影响学生一节课、一门课的学习。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课堂评价语包括教师课堂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预设的过渡语和随机的表扬语;作业本上书面语、符号和各类综合性的小奖状。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素质。是知识地传授,也是能力地提高,更是过程地体验与方法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评价语在课堂和作业批改上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的持续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教师评价语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得快乐,学习方法得到更好的掌握,学习态度能否显著的改善。
3、教师评价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能否得到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能否改变。
(二)预期目标
1、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持续力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2、教师评价语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得到快乐,学习方法能得到更好的掌握,使学生生活的态度能改变。
3、教师注重评价语在课堂和批改作业上的运用,以研究育德,促进教师进一步热爱工作,热爱学生。
4、收集、整理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常用评价语和在具体语境中评价语。
5、整理出一套能够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课堂评价模式的探索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寻找出一条适合小学高段学生评价的模式。以达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实践意义:该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我校学生学业的评价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等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特色与创新
该课题的特色与创新性在于:第一、选题的前瞻性。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通过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检索,尚未发现与课题同类的研究,该课题是比较有前瞻性的。第二、方法的创新性。该课题采取运用试点实验方法与理论结合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并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社区历史、需求、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较强的应用性。该课题将在农村小学课堂评价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到一个适合农村小学高段课堂评价的新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本课题拟从我校的内部运作模式研究入手,以503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试点,针对课堂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摸索出大隐镇中心小学学生课堂评价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探索规律,形成指导意见。从而推动我校教育评价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
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2、 运用实地观察法和典型法收集、掌握第一手经验材料
3、 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整理分析
4、运用试点试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切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
评价:有见地,有问题的预习;创造性的分析;创造性的回答;创造性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