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子课题
[发布时间2018年5月10日]
一、研究背景:
(一)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自主是人的基本属性的最高层次,创造性是自主性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无以展现自主,只有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条件。
2、“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一项基本要求。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创新的能力,展示了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从目前课堂练习的现状来看:
如何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因材施教问题,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操作上,都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扼制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具体存在下列四方面的不利表现:
1、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期望按照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制造“标准件”,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练习方式必定会使一部分难以适应的学生的发展和创新受到限制或阻碍。
2、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经常得不到注意,得不到发展,甚至受到压抑;学生业已存在的发展上的缺陷得不到补偿,甚至受到歧视,这是在“教育机会均等”表面下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3、虽然承认差异,但受“课内统一要求,课外因材施教”错误观念的导向,在课堂教学范围内不予重视。在课堂教学这一占时最多、教育因素容量最大、最可控、最有效的教育时空中一视同仁地对待,无疑是学生发展和创新的损失。
4、单纯地把差异看作教学的消极因素,一味主张消除差异,这是对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所处的班级授课制的限制下,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显得困难重重。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与此,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让我们明白,每一个人都蕴含着有待于开发的潜能,即使是班级中的差生。虽然现在他们在班级中并不突出,但这些并不表明他们就没有了发展的潜能。所以,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可能相适应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不断递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学优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不掉队的教学策略呢?《数学分层测试卡》在解决这个难题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因此,我们在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同时,提出了《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实验与研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习题分为三种难度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来做。分层练习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在分层练习中,还要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练习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用对于各层次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的学生。在分层练习之后,根据不同难度的习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如果该层次的学生完成了与之相当难度的练习,就以既定的百分制来评价;如果是低层次的学生完成了高层次的练习,则根据学生层次的高低,习题难度系数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合理的加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理论依据:
1、从马列主义理论上说:它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性质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加以解决,这是马列主义的灵魂,一般地讲,学生的水平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诸方面各不相同,即矛盾的性质不同,所以在解决这三类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问题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而在课堂中实施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则正适应这一要求。
2、从教育理论上讲:“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它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被实践反复证明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此中,“面向全体”要求“因材施教”,只有把“因材施教”落实在课堂,“面向全体”才算落实到了实处。所以,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为21世纪培养有用人材的需求。
3、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小学生上进心强、求知欲盛;喜欢表扬,乐于表现;自信心强,独立倾向大。很多事情,都想试试自己的力量,并且以此为“乐”,以此为“能”。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正适应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在分层练习中,程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吃的饱”,还可以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程度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仅“吃的了”,还可以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怀,更好地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且通过分层练习的竞赛,也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分层练习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发展与提高,而且有利于使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学习潜能都可以很好地得到发挥。
三、研究的内容:
为了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在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实行以下教学策略:
1、主体性的策略。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掌握练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练习。
2、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自主发展,按照个人意志独立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可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中心,重视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在具体实施上,学生在A、B、C三个不同层次练习上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中优生“吃的饱”,学困生“吃的了”。总之使各类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3、目标分层的策略。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全班学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练习的标准,我们就应该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在练习目标的确定上,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目标具有层次性。同时,还应有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目标。
4、内容、形式分层的策略。从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上,我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练习为基本练习题,人人要做;B层练习为综合练习题,学困生选做,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C层练习为拓展练习题,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通过A、B、C三个不同层次练习的训练,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中优生“吃的饱”,学困生“吃的了”。总之使各类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5、指导、评价分层的策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对A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对学困生进行面批、个别指导,主要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如一句“你真棒”,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有时可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反思的空间。对C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指导对学困生有参考价值的,叫学困生参与听评,从中受到启发。同时,要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让每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真正体现让学生有评价的权利,活动的权利,在学生在交流、争论中,把错误的资源转化为教学可利用资源,把学生交流加式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体现评价的多样化。
6、“脑力激荡”的策略。这是美人奥斯本博士提出的创新教学的策略,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为了运用这一策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本课题重视在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后,通过学生互批、互议、自查、互查原因,以及分层评价、分层指导中,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研讨和评价,让课堂全程闪烁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7、情感激励的策略。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不仅具有促进认知、发展智力的积极作用,而且是挖掘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创新的重要动力。为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威力,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十分重视情感激励策略的运用。具体地讲,主要抓三点:(1)分类设置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重视学生选择练习的权利,发扬教学民主,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⑶分类要求,分类评价,让各类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从而激起追求新的成功的愿望和欲求。
四、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申报,明确课题实验操作要求,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细化研究计划,对课题实验模式进行实施,边实践边总结,积累课题实验资料,完善课题实验模式,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及成果鉴定
对实验资料和成果加以收集整理和总结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本课题成果鉴定。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采用自然实验的方法。其理论假设是:“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变量是: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因变量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数学分层练习下的学习状况分析,归纳小学生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要求,判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3、个案法:研究初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写成案例,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再对比分析。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练习状况,对练习形式、内容的选择倾向,学习个性的发展情况等等。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的显示
1、《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