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王静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而进行社会交际,最基本的便是听说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听说能力逐渐得以重视,英语基础教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色彩,增加听说练习内容,但语境的缺乏仍直接影响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成效。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以学生的听说能力最为基础。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教师有所忽视,尤其在我校,因为新昆山人子女占的比例较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虽然教育部门统一为孩子们配备了各年级英语学习光盘,但是由于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孩子无法在家里实行英语的听力训练,造成孩子们在英语考试中听力失分严重。加之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自身往往偏重于学生语法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训练。学生在平时没有接触较为纯正的英语发音,发音会带有方言口音。学生在课上羞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上课发言情况非常糟糕,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非常的弱,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语境,充分体验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创造较自然的对话交际条件,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面临我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现状,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概念的界定: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
“说”:是信息的输出。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三、 研究的目标、理论依据、内容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实验提高实验班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案例。
4.通过实验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
理论依据:
1.英语听力训练包括了听和说。但主要是借助听觉进行听。听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听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听后反应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听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听力练习,从来不主动听读课外材料。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
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听的要求有:(1)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的简单提问;(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现行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与重点:
1.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2.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积极说英语的习惯。
四、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有效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方式或途径,研究建立一种专门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乡镇小学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
(二)实践价值:
1.通过信息技术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为进一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提高小学生听说能力的互助功能,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 “听不懂,说不出”、“听得懂,说不准”等问题而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非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8年5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8月)
1、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目的意义
2、查阅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依据市教研室要求确定课题制定方案,撰写课题申报材料。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2月)
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2、组织开展活动,选不断创新德育新形式
3、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
4、开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收集、整理资料信息
5、撰写论文、经验总结
(三)总结阶段:( 2018年1月——2018年5月)
1、整理研究资料与数据,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递交课题验收申请书
2、总结成功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大部分学生的听力能力有所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能力。
2.记录了多篇关于《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的案例、反思、方法等。
3.论文发表:2017年4月论文《让“行知”思想走进“互联网+英语”教学新格局》发表于《考试与评价》
4.论文获奖:2016年9月论文《让“行知”思想走进“互联网+英语”教学新格局》获江苏省一等奖
5.教学设计获奖:2016年6月教学案例《Unit4 Storytime》获苏州市二等奖
6.公开课:2016年9月获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英语教师会教比赛二等奖;2016年9月获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小学英语组三等奖;2016年10月在昆山市教育科研教学研讨(学术带头人专题研讨)活动中上示范课 《Unit4 Then and now》获得一致好评;2016年12月获昆山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二等奖。
八、结论:
自 2006 年春至今,整整两个年头过去了。回望我这两年来的研究历程,我获得了理念的进步、方法的进步、行动的进步、学生的进步。 一方面,通过我在实践中频繁的研讨、学习、观摩、总结,我的教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在阅读课堂乃至整个课堂教学掌控方面有了一次质的提升。在授课中更加得心应手,高效且颇有创意,撰写的论文和开设的公开课也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给我的学生带来了突破英语听说障碍的福音。我针对乡镇小学的英语学习现状,凝聚智慧找突破口,通过探索和拼搏,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找到了一条适合乡镇小学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道路,促进了我校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我的学生同样体验到成功学习英语的喜悦。 乡镇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还远未结束,我将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起点,认真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继续探索促进乡镇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更多、更好的途径,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校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